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何亮教授畅谈求学之路

发布日期:2025-04-06;  编辑:彭臻,白若文;  点击数:


4月6日晚,“精是讲堂”在汇贤楼113会议室成功举办以《回顾与展望:我的求学之路》为主题的讲座。本期讲座由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何亮教授担任主讲嘉宾,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葛佳才教授主持。讲座以“线下讲座+线上直播”双轨模式展开。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2023级4班和2023级3班同学现场聆听。

何亮教授从青年学生的角度出发,客观分析当前大学生们面临的诸多压力,对学生们的处境表示理解,紧接着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青年出路探索进行对比,引入自身经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何亮教授希望通过自身的求学、研究之路,给同学们以借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接下来,何亮教授以柳青《创业史》这句为核心,贯穿讲座内容。

一、求学之路—考研之路

何亮教授提到,“我这一生最正确的决定之一,就是在我27岁即将而立的时候破釜沉舟不顾一切地参加考研”,何亮教授结合自己选择汉语言文字学的经历,认为青年人应明确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要有目标;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要有持续而强有力的行动力。何亮教授为同学们提供了考研的注意事项:第一、搜集信息、准备资料。第二、制定具体详细的学习计划。第三、摸索适合自己的方法,把书读薄。何亮教授建议同学们学会用思维导图,通过自己的概括提炼来掌握书的核心内容。第四、锻炼意志。每天跑步,从而培养自己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与跑步的底层逻辑一样,我们可以在跑步中体会进步,亦可以在学习中体会进步,自然而然我们就会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二、求学之路—读研考博

回顾硕士、博士阶段,何亮教授强调特别要注重专业基础。读书读“两端”,一端是今人的经典论著,另一端是古人的经典原典。何亮教授补充了读书方法,第一、贵在“用心”,“用心”指的是要去思考,要有主动性。第二、读书不宜贪多求全,贵在精专,宜深耕一点,以点带面。学生的主要任务固然是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培养宽广的视野,但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一定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对这一方向的论著进行深入阅读,这样才能在某一领域内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为将来的学术研究或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读书不能仅有输入,贵在能输出,我们之所以常觉得读书记不住,究其原因是读书一味被动输入,没有有效吸收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技能,这就需要我们读完文字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或者找到一本书的兴奋点,围绕这个点把自己的观点想法变成文字写成文章,又或者将新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问题。何教授以自己的论文写作经历,现身说法,讲述在学习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后,如何找到切入点,查找资料,如何与语言实际结合,从而完成一篇论文。

何老师以他的论文《方言中“等"字表被动的成因探析》为例,解剖麻雀,说明如何学习吸收理论,如何将理论知识内化。他在学习了语法化的有关知识有关理论后,就在思考如何将语法化知识吸收输出,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汉语遭受义动词(如“被、遭”)、使役义动词(如“叫、让”)等常语法化为被动标记,那么汉语除了这些被动标记,还有没有其他的被动标记呢?邢福义先生强调从普通话、方言和古汉语三个角度综合分析语言现象,即所谓“普方古”三角,这是汉语研究中的重要方法,把目光转向汉语方言,果然有新的发现。现在各种语言资料很多,各类方言论著词典也很多,获取这些资料并不困难。调查后发现,一些方言中用“等”作为被动的标记,表示被动,相当于“被”。如属客家话的江西上犹社溪、福建武平武东,属赣方言的湖南平江、江西宜春、永修,波阳、余干、乐平、鹰潭、贵溪、南昌、彭泽等被动句中“等”的功能与普通话中的“被”或“让”意义基本相当。古汉语中“等”常见的意义有:1)相同、一样;2)等级、次序;3)等待(后起意义);4)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表示多数或列举未尽。现代普通话中“等”常见的意义有:1)等级、类;2)等候、等待,等到;3)助词,表示列举未尽或列举后煞尾。无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的普通话和方言,从“等”的几个共时平面的意义上都看不出与表被动有直接关系它们似乎都跟被动标记的语法化路径不大吻合。这时就需要我们扩大调查范围,看看方言和汉语史(古汉语)“等”都有哪些用法。进一步调查发现,西南的贵阳、昆明、四川乐山、成都、湖南的长沙、娄底、江西的萍乡、宜春以及湖北武汉等地方言。这些方言中“等”有表示“让”“允许”或表示请求的用法。汉语史上表示“等待、等候”意义,上古汉语中用“俟”“待”,中古汉语还有“候”表“等待”。用“等”表示“等候、等待”意义是唐代的事。到宋代,“等”表示“等候、等待”的用例已经很常见了。元杂剧中“等”具有“让”的意义,“等”的“让、允许”意义是从“等”的“等待、等候”意义发展来的。“等”带有“允许、让”义出现的格式是:N1+等+N2+V+(N3)。

从认知心理的角度看,这二者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时间的等待其实就是心理的期待过程,当这种期待是一种消极的期待时,“等”只能是普通意义上的等待,当这种期待是一种积极的愿望时,“等”就带有主观愿望、请求的意义,也就发展出“让、允许”的意义,而主观愿望特别强烈时,“等”就带有使令意义了。一些方言中的“等”具有使令义,正是处于语法化的进程之中。在此阶段,“等”反映N主观态度的语义得到了增强,正处于语法化的开始阶段。“等”发展出被动标记义,在元代已见踪迹。元代尚处于“使役句——被动句”的转化过程中,这个转化尚未完成,所以往往可以理解为使役句和被动句,例子不多而且N只能是有生命事物。

“等”字句由使役句到被动句,首先是V的受事宾语出现于句首。当受事宾语作为话题出现在句首,就形成了格式“N(受事)+N(施事)+等+N(其他)+V”,而把N(受事)看作主语时,句子可以理解为被动句。这种格式中的N(受事)起先或许只是有生命的事物,但随着该格式在语言中的大量使用,因为类推的作用,N(受事)不再限于有生命物质,无生命物质也同样可以出现于这个格式中。到此汉语方言中“等”何以成为被动标记也就水到渠成了。“等”演变为被动介词既体现了“允许、使令”类使役动词语法化进程的一般特点,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在讲座的最后,何亮教授亲切地和我们分享了与恩师袁本良老师的相处回忆,“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何亮教授将袁老师的忠告送给在座同学: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最后,葛佳才教授总结了讲座内容。学术之路虽然漫长,但却充满希望,葛佳才教授和何亮教授鼓励同学们能在这场讲座中受益,坚定不移地学习进步。在师生互动环节,三位同学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比如到底是选择考研还是工作,古诗文中的读音等问题。何亮教授热情地作了解答。

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上一条:四川大学陈思广教授深析《倪焕之》小说史意义
下一条:张玉亮编审畅谈出版视角下的文史研究

关闭

 
常用链接
重庆师范大学首页
教务处
科研处
财务处
图书馆
研究生院
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
教育部人文社科网
杭州师范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中国文联
重庆市文联
重庆市社科联
学院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汇贤楼;邮编:401331
院办电话:023-65362787;书记信箱:2533947491@qq.com
版权所有 @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2022
版面设计: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网页设计》课程实践
设计成员:徐铭鸿、梁意清、JDRDJTH;指导老师:汪晓玲;
网站制作:谭华山,6510388@qq.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