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扎实推进垃圾分类整改行动
为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构建垃圾分类长效机制,推动青年群体先锋示范”要求,根据《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及教育部关于绿色校园建设的最新要求,重庆师范大学后勤与资产管理处自2024年12月起,全面启动校园垃圾分类整改行动,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文化浸润宣传、实践育人三管齐下,推动校区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

一、科学规划,问题导向抓整改
1、设施标准化改造
按照《高校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指南(2025版)》要求,完成全校垃圾桶的“四色分类”标识升级完善(有害/可回收/厨余/其他),增设集中投放点10处,实现教学区、公寓区100%覆盖。同步改造校区内食堂隔油池,油污分流处置,提升厨余垃圾处置率。积极推进大学城校区垃圾中转站建设,已完成垃圾站设施设备招标采购。





2、动态化排查管理
近一年来,后勤与资产管理处物业科邀请相关环保部门以及垃圾分类专业机构开展专项调研4次,对全校区垃圾分类情况问诊把脉,梳理“投放-清运-处理”数据链条,增设垃圾分类管理公示栏等,针对垃圾分类以及日常清运等难点问题制定分类导则,确保与市政收运体系无缝衔接。



二、青春赋能,让环保宣传在校园“潮”起来
1、文化浸润行动
打造校园“垃圾分类文化墙”17面,联动校团委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海报创意设计比赛,学生作品融入日常标识系统;通过食堂电子屏、公寓公告栏等载体,宣传垃圾分类政策。


2、实践育人行动
协同校团委将垃圾分类纳入日常劳动教育,结合学校主题劳动月开展环保系列主题活动,组织“分类再生”“资源回收”等劳动实践活动。
三、长效推进,擦亮绿色校园名片
后资处积极开展调研论证,拟出台《校园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完善制度保障,长效推进校园垃圾分类工作。积极与属地环保部门、再生资源企业联动,定期开展联合督导,着力建设低碳绿色校园。
低碳青春行,绿动校园路,从“随手扔”到“随手分”,从“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重庆师范大学正以青春之力践行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接下来,后勤资产管理处将紧扣2025年“无废城市”建设目标,积极落实民生实事,联动其他职能部门持续深化垃圾分类与劳动教育、创新实践的融合,让绿色新风尚成为校园最亮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