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强化师生文明传承意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4月28日清晨,文学院于校前广场举行“国旗下话成长”主题教育活动。文学院党委书记税强,党委副书记、执行院长凌孟华,党委委员、副院长陈良中,党委委员、副院长朱怀,及各年级辅导员、教师代表,文学院“青马工程”初、中级班学员代表,本科生、研究生代表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梅主持。
党委副书记杨梅主持“国旗下话成长”主题教育
升国旗仪式
晨光熹微中,国旗护卫队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昂首挺胸护送五星红旗走向升旗台。国歌奏响,现场气氛庄严肃穆,全体师生齐声高唱国歌,注视国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
升国旗仪式现场
国旗队列队
升旗
副院长朱怀作“国旗下讲话”
文学院副院长朱怀以 “以文学之名,书写时代篇章” 为题对文学院学子们提出三点期望:一是秉千年文脉,守文明之光,借助人工智能,让传统文化在当代“活”起来;二是执青春之笔,绘山河画卷,立足社会实践,让文学书写新时代的“人间词话”;三是立时代潮头,谱复兴华章,积极推动优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朝阳。他强调,文学院学子既是文学的继承者,更是时代的书写者,青年应以文学之名,执笔为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用中国话语书写时代新篇。
副院长朱怀讲话
合影留念
最后,全体师生在国旗下合影留念。至此,“国旗下话成长” 主题教育活动圆满结束。
此次升旗仪式不仅培养了学院师生的爱国情怀与集体荣誉感,也为积极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提供了价值引导。展望未来,文学院青年应当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重视实践、知行合一,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展现出属于文院学子的担当与风采。
合影留念
以文学之名,书写时代篇章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肃立于鲜艳的五星红旗下,以文学院学子的身份,共同叩问文学与时代的命题。从殷商甲骨的刻痕到数字时代的笔触,华夏五千年文明奔涌不息。作为文学院学子,我们既是文学的继承者,更是时代的书写者。让我们以文学之名,执笔为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写下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今天我主要想向同学们讲三个想法,也是提三个要求。
一、秉千年文脉,守文明之光
翻开历史典籍,《论语》“君子和而不同”“有教无类”的智慧,是中华文明兼容并包的胸襟;《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追求,是史学家的天地正气。还有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紫禁城中的《永乐大典》、金陵的诗歌碑林……回望历史,这些不仅是文学课堂的注释,更是镌刻着民族基因的密码。
当我们读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时,不应止步于朗诵词句,更应读懂文字背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守护文明根脉,不是躺在故纸堆中怀旧,而是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让《楚辞》的山鬼与人工智能绘画共舞,让昆曲的水袖与虚拟现实交融。
二、执青春之笔,绘山河画卷
文学从来不是空中楼阁,《狂人日记》唤醒了铁屋中沉睡的灵魂,《平凡的世界》记录了黄土地上的倔强生长。看今日之中华,神舟探月、高铁飞驰、稻浪翻滚,甚至于街头巷尾的烟火气……这些皆是文学的源泉。
文学院学子的笔,既要书写青春的炽热,也要记录外卖小哥路灯下读书的身影;既能用动画描绘敦煌壁画的“千年一瞬间”,也能用话剧重现《红楼梦》的悲欢离合。让文学走出象牙塔,在新农村的麦浪里写诗,在科技创新的实验室中炼句,在社区工作者的微笑里寻韵——这才是属于新时代的“人间词话”。
三、立时代潮头,谱复兴华章
如今人工智能掀起全球文化博弈,西方电影裹挟价值观渗透, “中国叙事”更加彰显时代价值。《三体》科幻征服世界读者,网络文学“出海”掀起“东方热潮”,《长安三万里》再现盛唐气象,中国文学正在界定新的世界文化版图。
作为文学院学子,我们要用英语呈现《诗经》的“关关雎鸠”,用法语诠释庄子的“逍遥游”,更要用“一带一路”的丝路故事,回应苏菲诗人鲁米的乡愁。中国文学不仅有唐诗宋词的明月,更有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朝阳!
老师们、同学们!站在国旗下,我们手中的笔,是文明传承的火炬,是时代记录的战鼓,更是传达中国话语的工具。让我们以文学之名,在甲骨文的刻痕中读懂初心;愿我们书写的时代篇章,终将汇入五星红旗飘扬的壮阔长卷,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世华章!
谢谢大家!
(副院长朱怀“国旗下话成长”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