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仁洪,博士,重庆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望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主任。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名师,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重庆市宣传文化系统理论人才“巴渝新秀”,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士、硕士,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心理学博士后,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特殊教育学访问学者,2004年和2007年分别破格晋升副教授和教授职称。曾任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特殊教育学院副院长,教务处常务副处长、处长、教学评估中心主任,教育科学学院(重庆特殊教育学院、重庆幼儿师范学院)院长,重庆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处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特殊教育分会学术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理事/教师教育分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专家组组长、《现代特殊教育》杂志编委、重庆市政府督学、重庆市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课程与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市职业教育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兼学术委员、重庆市高等教育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残疾人职业教育与支持性就业保障机制研究》《伙伴协作与特殊儿童家庭赋权增能研究》《西南少数民族特殊儿童社会适应性的跨文化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随班就读效能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特殊儿童生涯发展整合性支持模式研究》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2项。
主持国家级一流专业“特殊教育”、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复合型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改革与实践(卓越特殊教育教师改革项目)”,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融合导向的特殊教育复合型师资培养与培训”、重庆市特色专业“特殊教育”、重庆市一流专业“特殊教育”、重庆市“特殊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重庆市精品课程“特殊教育学”的建设。国家马工程教材《特殊教育概论(面向师范专业学生)》副主编、主编《小学融合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教材3部。
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出版《特殊儿童家庭赋权增能研究》《特殊儿童生涯整合性支持模式》《西南少数民族特殊儿童社会适应性的跨文化研究》《从隔离到融合:随班就读效能化的理论与实践》等学术专著11部,其中《西南少数民族特殊儿童社会适应性的跨文化研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三维核心能力”导向的卓越教师精准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特殊教育专业融合性课程建设》《弱智儿童适应性功能课程与实践》和《基于核心能力指向的教师人才精准培养的创新与实践》分别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高等师范学校特殊教育专业‘4+X+1’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和《资源教师‘四维一体’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分别获得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梯次递进、立身树人——高校教师‘一核三阶五维’发展体系的建构与实践》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构建‘两径三基四策六步’整体学习方式培养卓越教学能力的理论与实践》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专著《特殊儿童家庭赋权增能研究》获得重庆市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特殊儿童生涯发展整合性支持模式》《西南少数民族特殊儿童社会适应性的跨文化研究》《弱智儿童适应性功能课程与实践》获得重庆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论教育科学:基于文化哲学的批判与建构》《面向信息时代的技术与认知: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从隔离到融合:随班就读效能化的理论与实践》分别获得重庆市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