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资助育人成效,突显“三春暖学”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实效,增强受助学生家国情怀,激励青年学子奋发自强,历史与社会学院 考古文博学院于2月26日开展“应善良”助学金受助学生学习教育活动,全体“应善良”助学金受助学生参与活动。
薪火传承四十载 大爱无言写春秋
“但得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代于谦《咏煤炭》)。自20世纪30年代创立应善良福利基金会以来,沈炳麟先生秉持“为善最乐”理念,在全国29个省市建成公益项目逾2000个,涵盖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其子沈贵寿继承父志,续写慈善华章。沈氏家族以“爱人利物”的仁者胸怀,用半个多世纪的善行诠释了新时代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担当。

沈炳麟先生
润心铸魂育新人 感恩奋进正当时
通过影像资料与文献研读,同学们系统了解两代沈先生“博施济众”的慈善事迹。在“应善良,我的成长与你分享”主题创作环节,受助学生以书法、绘画、征文、海报制作的形式,生动展现了当代青年学子对慈善精神的时代解读。

2021级陈华同学:
在“应善良”助学金的支持下,我得以专注学业追逐理想。这份温暖不仅缓解了经济压力,更让我深刻体会到社会关爱的力量。秉承“受助-感恩-反哺”的成长理念,我以传统生肖文化——蛇为载体,创作了《灵蛇迎春》主题海报。采用朱红、鹅黄等暖色调铺陈新春气象,画面中央身着汉服的卡通少女手持书卷,与灵动的青蛇形成动静相宜的构图。通过传统纹样与现代插画技法的融合,既展现辞旧迎新的欢腾,更寄托着“知识改变命运”的美好期许。创作过程中,我始终铭记沈氏家族“为善最乐”的箴言。

2022级文峰同学:
作为应善良助学金的受助者,我满怀感激之情,向沈炳麟先生致以最深的谢意。沈炳麟先生的善行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业,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与关爱。我深知这份助学金背后所蕴含的期望与责任,我怀着感恩与奋进的精神书写陈独秀先生的《敬告青年》,警醒自己像百年前的青年为国家独立、民族觉醒而奋斗一样,用知识武装自己,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和更加积极的态度回报社会,以青春之我,贡献力量,不负沈先生的精神和厚望!

2023级冉佳丽同学:
沈炳麟先生"雪中送炭"的慈善智慧,为我打开了理解人间大爱的精神图景。在专业研习的漫漫长路上,先生"但行好事"的人生信条始终如灯塔般指引方向。每当我在学业上遇到挫折时,沈先生的事迹总能激励我继续前行。我创作了这幅黑白线描作品《和鸣》,描绘翠鸟在花簇中静立,展现自然的和谐之美。刻意摒弃色彩的表现手法,既是对沈氏家族"朴实无华"行事风格的致敬,更突显出"至简至真"的慈善本质。正如画中相互依存的生物群落,真正的慈善从来不是单方面施与,而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奏响这曲温暖的和鸣。

2024级谭金兰同学:
通过学习,我深刻感受到沈炳麟先生的伟大慈善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深远影响。沈先生创立的“应善良助学金”不仅为众多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完成学业的机会,还传递了关爱与奉献的正能量。有感而发,我写下了这篇《微光成炬,照亮成长之路》这篇文章,以表感恩和决心。沈炳麟先生的事迹激励着我,提醒我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励志努力学习,积极奉献,不断充实自我,成为一名优秀历史教师,将这一份温暖和爱心传递下去。

本次“应善良”学习教育活动,既弘扬了"雪中送炭"的慈善智慧,更激发受助学子将感恩之情转化为奋进动力,在润心铸魂中强化了"知识改变命运、奉献回馈社会"的价值认同,为培育新时代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的青年人才注入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