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12月1日,由曾紫来、蒋亚星指导的我院2022级历史学专业冉骑嘉同学,在浙江师范大学主办的第十届“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决赛中荣获二等奖。

此外,在2024年川渝第三届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中,我院学子王萍获得初中组二等奖,唐艺丹获得高中组三等奖。

比赛中磨炼,感悟中前行
冉骑嘉
一、初赛:磨砺与蜕变
当从唐春生老师那得知我有机会参加“田家炳杯”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时,内心既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能在这样一个高规格的平台上展示自己,忐忑的则是深知前方的道路充满挑战。
备赛初期,我得到了学院诸多老师的倾囊相助。蒋亚星老师和曾紫来老师作为我的指导老师对我的教学设计、课件内容、说课进行了无微不至的指导。
在教姿教态、教学语言和教学活动设计上,蒋老师从每一个细节引导我进行改正,让我能在最后的初赛录制中超常发挥。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蒋老师对我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指出我的设计不妥之处,让我能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更精彩的设计。尤其是在导入设计环节,由于时间原因,这次初赛大部分准备时间都在国庆期间,备课、磨课的过程让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我难以适应。临近录课的前两天我的状态直线下滑,难以集中注意力,这时蒋老师与陈春梅老师果断让我好好休息,得到休息后我和两位老师一起完成了整个课程的最终定稿,这个导入也成为了我初赛作品中出彩的环节。

在史料选择上,曾紫来老师、张迅实老师、刘耀辉老师、杨静老师和唐春生老师等对我的史料选取进行了检验,让我教学内容中的史料运用得更加准确和适当,避免了史实性的错误,保证了整个课程内容的严谨性,我的史料选取、运用和分析的能力因此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受益匪浅。

二、决赛:成就与遗憾
11月中旬,我得知自己进入了决赛,内心既激动,又倍感压力。因为距决赛只有15天的准备时间,这可是全国性的比赛呀!缺乏比赛经验和对赛制的不了解让我十分焦虑。但在蒋亚星老师、曾紫来老师和陈春梅老师的帮助和开导下,我快速地适应了我的角色,在两周时间内尽所能地对教材、课程标准等内容进行紧锣密鼓的准备。

蒋老师和陈老师在这一个过程中对我倍加关心,几乎天天询问我的准备情况,在我不懂和有疑问的方面进行指导,让我放下包袱,不要去考虑最终抽到的是熟悉的题目还是陌生的题目,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注意教学过程的逻辑性以及与学生的互动。同时,曾老师也提醒我要注意史料分析的准确性,要牢记论从史出的原则。尽管赛制和比赛内容不同,参加过研究生“田家炳”比赛的周思成学长也给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比赛前一天晚上我十分紧张,与蒋老师和曾老师进行了沟通,他们让我卸下焦虑,享受这一次比赛,比赛宝贵的经验才是我最大的收获。在最后的准备时间里,蒋老师仍将模拟授课和即席讲演的细节告诉我,让我明确了自己努力方向,吃了一颗定心丸。
比赛当天七点多,天刚亮,在车上我告诉自己无论抽到什么题目,不要慌张,比赛结果只是一时的,而这次比赛的经历则是一生的,宝贵的经验和经历已经是对自己最好的回报了。在比赛过程中,我抽到了自己不是很熟悉的一课,但我仍在两个小时内尽力完成了一课时的课件和教学设计。虽然并不完美,并且在模拟授课和即席演讲的过程中,紧张的情绪还是难以彻底消失,但我还是拼尽全力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放手一搏。由于自身存在的不足,最终获得了二等奖,但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收获了宝贵的经历,也没有辜负学院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和期望,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次比赛!

最后,我由衷地感谢学院各位领导对我比赛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我在此再次向唐春生老师、蒋亚星老师、曾紫来老师、张讯实老师、陈春梅老师、杨静老师、刘耀辉老师等以及周思成学长和所有帮助、鼓励我的同学表达最真挚的感谢。正是你们的帮助和鼓励,让我能够风雨无阻,让我在不断地自我追问与剖析中,觅得超越自我的通幽曲径。